全球資金正在流向中國

文章附图

3f38d695199c17ed20c64ee661c1d2f.png

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經濟衰退中復甦,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幫手。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國正在加快開放服務業並成為發達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目的地的事實,但會讓這個巨大的市場開放變得更為迫切和更具吸引力。

1、中國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讓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
中國市場已經在疫情衝擊后逐漸恢復元氣,在疫情初期,很多企業以為中國的產業鏈金融會因為疫情被其他國家拋棄,中國會與世界經濟被動脫鉤。但是隨著疫情向全球範圍的擴散,其他國家為了防疫開始出現大面積停工,這時中國反倒成為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穩定的地區,是現階段世界製造業的避風港,因此也必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中國製造業規模現在已經佔到中國GDP 30%,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也擁有將近 30%的佔比。中國雖然被稱作世界的工廠,但在製造業的發展品質上受制於全球產業鏈的原有分工,一直不是很高。進入三月份以來,中國製造業復工複產的狀況冷熱不均,很多外貿型企業由於歐美訂單的消失無法複產。但是,也有一些企業訂單不但沒有下降,還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在蘇州、重慶等地的電子製造產業。究其根本,是因為在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集群,電子製造相關的配套零部件,超過 80% 是在本地生產的。這種集群化的生產模式降低了從全球採購零部件所帶來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更突出顯現了其競爭力。
那些在我國產業鏈集群比較完整的行業,才會在這次疫情中產生訂單增長的情況,一些跨國公司也才會將其本來擬在歐洲、亞洲等其它國家生產的訂單轉移給中國的這類工廠。所以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中國已經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落戶中國的基礎。

2、世界各國為抗疫和恢復生產所做的努力,客觀上會讓各種資源湧向中國市場。
2020 3 月以來,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本國經濟,都在紛紛釋放各種資源,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當大量資金進入全球市場后,除了部分財政性資金可以用來購買抗疫物資以及解決本國民眾的生活問題以外,其餘大部分的資金還是金融性的資金,是一定要和產業相結合並追求 5%-10% 的回報率的。從全球來看,能夠接納這部分資金並滿足回報需要的市場並不多,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概率事件。
流動性湧入對中國來說是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仔細應對。從實體經濟來看,中國接納全球產業鏈、打造產業鏈集群的過程,將會獲得大量的國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從而真正做到"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加速完成中國四大經濟圈、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集群建設;從金融市場來看,通過合理引入外資,能夠激發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力,尤其是中國股市會獲得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為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帶來國際資金支援,從而更有利於上市公司加快建設產業鏈集群。
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疫情的發展,更多的外商將會看到中國產業鏈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且願意將資金投給準備加入中國產業鏈集群的企業,這種趨勢將為中國帶來資本市場發展和建立產業鏈集群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性機遇。
3、中國各級政府要堅持擴大改革開放,加速優化營商環境,有條不紊地積极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
中國目前已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四大經濟圈等有條件的地方,應儘快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推動現代服務業、先進位造業、現代農業等高端產業全方位對外開放,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戶中國、加入區域產業鏈集群。
地方政府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產業鏈集群,扶持引入全球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集群的核心,在國外需求依舊疲軟的時候努力營造以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為拉動的產業小迴圈,保證產業鏈集群的健康發展;當國外市場復甦的時候,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集群規模和發展質量,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迴圈。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的災難,但也是全球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機會。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加快"引資補鏈",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到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
一旦形成了這種既是水準分工、又是垂直整合的開放式產業鏈集群,將會既有助於防範應對類似於新冠疫情的天災人禍所導致的全球產業鏈斷鏈風險,又因為產業鏈集群本身形成的巨大市場份額,能夠有效避免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風險,並有助於加快形成產業鏈集群中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

香港中小企業工商聯合會主席譚耀泉先生表示,過去10年有大量的低端製造業投資轉移到了中國的鄰近國家,但這並沒有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而是讓中國更快地在複雜技術供應鏈上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中國擁有發達的製造和配套能力,隨著中國更多依靠國內需求驅動經濟增長,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是下降了,而是在持續增加。
香港中小企業工商聯合會抓住疫情衝擊之下帶來的機會,發揮平臺供應鏈金融優勢,積極促進各行業之間的商機共用、合作交流、供需對接,積極推動平臺企業資訊數位化和智慧化,在未來確保平臺在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站到大灣區領先的地位。